只要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必须承认,虽然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在阅读中有些感受是需要指点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需要老师的帮助。否则,要我们的老师干什么?当然,引导是要讲究艺术的。如果我们的老师只是简单的否定,孩子就会学会隐藏自己的思想,不愿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大家。或许“口是心非”的形成与教育真的脱不了干系。如何引导,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引导方法。还以《蚂蚁和蝈蝈》为例,可以引导想象寒冷的冬天,蚂蚁怎样,而蝈蝈又会怎样?(因饥饿难忍,有的外出觅食冻死,有的困在窝里饿死)与学生讨论:为了一时快乐,招致日后如此大的灾难,值得吗?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利用文本的价值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心灵得到净化。要始终记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
四、打动孩子心灵的表扬才是最好的表扬
还是先举一个例子吧!
前两天,我们在一所村小举办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执教的是实小的一位年轻的骨干教师。她曾经是我的同事,几年后听她的课,发现变化真大的很大。她的课常在不经意间落实着课程标准。课堂上下断爆发出会意的掌声,不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但遗憾的是表扬过多、过滥。老师来之前,做了很多小奖品,课堂上不断地分发给表现突出的孩子,有的孩子一连拿了几个奖品。坐在旁边的一位校长悄声说,现在低年级课堂是“奖品满天飞,奖品大放送!”
是啊,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的老师已经认同了这一点,千方百计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当孩子稍有进步时,便表扬,甚至在出现了错误时,也以一种激励的形式提出。于是乎奖品不断分发,掌声不断响起。以至于,有的孩子对这精美的礼品也不屑一顾了。
其实表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只是表现在物化的形式上。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表扬更多的是注重打动孩子的心灵。当孩子有了进步时,他给了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声激励的话语,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一个发自内心的鞠躬,让孩子终生难忘。
前不久,我听了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的一节阅读课《最大的麦穗》,他的表扬形式也值得我们借鉴:当孩子读书好时,他说,奖励你接着往下读。当孩子发言好时,他说,你说得比我好,咱们握握手吧。当孩子即席演讲,赢得满堂喝彩时,他很激动,发自内心地向孩子鞠一躬,慌得那孩子还了一躬。于是老师又鞠躬,真诚而又充满真情。这堂课老师没有物质的奖励,可却令听课的学生难以忘怀。真正的表扬应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而不在乎什么样的形式。
以上只是我们在使用苏教版国际教材时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教。